西安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近年来稳步推进,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信息:
1. 政策背景:
2023年7月21日,《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》发布,标志着“城改”按下重启键。西安市住建局表示,今年将在城市更新上再加力,试点开展西电片区、团结片区、幸福林带片区、张家堡片区、三学街片区等五大片区城市更新工作,全力推进26个项目建设,完成124个老旧小区改造。
2. 主要片区和项目:
东小寨片区:该片区城市更新综合改造的街区范围为东起红小巷、西至长安南路、南起雁塔西路、北至雁塔区政府。2021年,雁塔区启动了《东小寨片区城市更新综合改造项目》拆迁安置工作。
曲江片区:曲江杜邑文旅科技投资集团发布了《三兆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招标计划》,该项目用地面积为554亩,包含征收补偿及安置楼建设,总投资约115亿元。
青龙寺片区:该片区包括观音庙村、王家村、铁炉庙村等四个城中村,拆迁工作从2020年1月开始,安置楼建设正在进行中。
枣园片区:这是西安二环内体量最大的待开发项目,整理出城改用地约1000亩,建设内容包括15栋安置楼、1栋星级酒店、1栋5A甲级写字楼、1栋幼儿园及1栋集中式购物中心。
3. 改造理念和进展:
微改造和防止大拆大建:近年来,城市更新强调微改造和防止大拆大建的理念,向更多事关城市建设治理的领域广泛应用。
老旧小区改造:2025年,西安将完成12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微更新,加装改造电梯1000部以上,为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2万个以上。
4. 资金和政策支持:
国家层面积极支持城中村改造,强调政府负主体责任,加强组织实施,科学编制改造规划计划,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,统筹处理各方面利益诉求,并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。
综上所述,西安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政策支持下稳步推进,多个片区和项目已经启动或正在进行中,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,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。你知道吗?西安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,最近又掀起了一股改造热潮。这不,吉祥村这个曾经繁华的城中村,如今却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。它究竟何时能拆?改造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?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安城中村改造的世界,一探究竟。
吉祥村的“拆”与“不拆”

提起吉祥村,不得不提的是它那长达23年的拆迁之路。从2002年首次传出拆迁消息,到如今,这个占地1770亩、涉及1467户的城中村改造计划,却陷入了无限期的搁置。这背后,既有西安房地产市场的调整,也有高达34.2万的拆迁体量和超1.9亿的补偿成本让开发商望而却步。
官方最新回应显示,土地权属争议、补偿标准分歧以及避免大拆大建的政策转向,共同构成了项目停滞的核心原因。而吉祥村的命运,并非孤例。同属雁塔区的沙井村、徐家庄等6大城中村同样陷入改造僵局,新房村1.9亿拆迁招标更是无疾而终。
城中村改造的“加减法”

其实,城中村改造并非易事。它既考验着政府的智慧,也考验着开发商的耐心。那么,如何在这场改造中做好“加减法”呢?
首先,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。根据《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》,政府主导实施,依法征收,净地出让,为改造创造重要条件。其次,要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分为拆除新建、整治提升、拆整结合三类实施改造,确保改造项目有序推进。
此外,还要关注居民的实际需求。在改造过程中,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意愿,确保改造项目符合居民的利益。比如,在离石区莲花池街道办六一社区七一巷,虽然已列入五年规划,但并非2025年计划项目。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在改造过程中的谨慎态度。
新城建工的“工匠精神”

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,一些企业也展现出了“工匠精神”。以山东新城建工为例,他们积极投身城中村改造项目,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。
在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西吕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现场,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,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。新城建工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,将工程质量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。他们建立了一套科学、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,确保每一个阶段都符合严格的标准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新城建工还重视环境保护,积极践行绿色施工理念。他们高标准落实施工现场围挡率、防尘网覆盖率、洒水降尘率等八个百分百,有效降低了施工扬尘与噪声,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。
城中村改造的未来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,城中村改造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。未来,我国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改造带来的实惠。
当然,改造过程中也要避免过去的一些弊端。比如,过去的三旧改造模式,由于开发商主导、毛地出让,导致改造进度慢、推进有难度。而新的城中村改造,将政府主导、依法征收,确保改造项目有序推进。
西安城中村改造的故事,既是一段历史的见证,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缩影。在这场改造中,政府、企业、居民共同努力,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西安的城中村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